中国团餐行业正在经历结构性变革,行业规模从2019年的1.5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6.0%。随着变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大食堂”模式让位于更加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的运作形式。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需求升级,进一步加速了团餐企业向专业化和精细化的赛道延伸。
目前,团餐企业正逐渐摆脱粗放管理模式,进入到充分竞争的阶段,区域竞争的分化特征越发明显。根据2023年“团餐领跑者TOP320”名单,主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和安徽这四个地区,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上海、安徽、广东的公司数均超过40家,头部效应显著。
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升,营收在5-10亿元的中型公司数增幅最快,表明市场增量红利越来越向具有供应链效率与品牌优势的企业倾斜。这一变革的重点是企业化运营能力的一直在升级,团餐企业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来优化供餐流程,减少人力和食材的损耗。此外,为了迎合花了钱的人健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公司开始提供针对学校和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定制化菜单与差异化服务,部分公司甚至应用智能订餐平台,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粘性。
适老化餐食的崛起成为了团餐行业的新增长点。2023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97亿,催生了对适老化餐食的刚性需求。为满足老年人的营养需求,团餐企业通过调整菜品结构,推出低盐、低糖、高蛋白的健康餐品,并优化菜单设计。例如,企业推出易咀嚼的炖煮类菜品和小份组合套餐,以满足老年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跨界合作成为提升服务专业性的重要路径。团餐企业通过与社区医院和健康管理机构联合,推出“营养评估—菜单定制—健康追踪”闭环服务,特别针对慢性病老年群体,提供个性化营养配餐方案。这不仅增强了客户的信任度,也为企业开拓了社区养老餐和居家送餐等新兴业务场景。
然而,行业升级仍面临诸多挑战。尽管适老化赛道的潜力巨大,由于老年群体的支付意愿相比来说较低和配送成本比较高,这样一些问题制约了规模化发展。未来,团餐企业要进一步整合供应链资源,通过中央厨房集约化生产来降低边际成本,同时探索“政府补贴+市场化运营”的发展模式,以平衡公益属性和盈利诉求,推动适老餐食从试点走向普惠。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